1937年7月7日,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全面抗战。7月23日,毛泽东在《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、办法和前途》中提出抗战的“八大纲领”。8月22日至25日,在陕北洛川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,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关于形势与任务的宣传提纲《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》中提出抗日救国“十大纲领”。在一个月的时间内,毛泽东从卢沟桥事变后“八大纲领”的提出,到“洛川会议”中“十大纲领”的确立,在民族危亡关键时刻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抗日救国指明了导向,明确了路径。那么从“八大纲领”到“十大纲领”中,这些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内容的增加和调整,都为我们在新时代开展国防动员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迪。
1937年7月23日,毛泽东在《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、办法和前途》中提出抗战的“八大纲领”主要内容:一是全国军队的总动员;二是全国人民的总动员;三是改革政治机构;四是抗日的外交;五是宣布改良人民生活的纲领,并立即开始实行;六是国防教育;七是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;八是全中国人民、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,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。1937年8月25日,“洛川会议”通过的毛泽东在《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》中提出抗日救国“十大纲领”主要内容:一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;二是全国军事的总动员;三是全国人民的总动员;四是改革政治机构;五是抗日的外交政策;六是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;七是改良人民生活;八是抗日的教育政策;九是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,巩固后方;十是抗日的民族团结。
思考一:政治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首要。“十大纲领”比“八大纲领”增加了两条,第一条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”和第九条“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,巩固后方”,基本属于现在国防动员体系中的政治动员范畴。特别是“十大纲领”第一条中清楚说明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”的具体内容是“对日绝交,驱逐日本官吏,逮捕日本侦探,没收日本在华财产,否认对日债务,废除与日本签订的条约,收回一切日本租界。为保卫华北和沿海各地而血战到底。为收复平津和东北而血战到底。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。反对任何的动摇妥协。”这些为我们国防动员在战时首要任务是举旗帜、亮观点、明态度提供了遵循。
思考二:人民武装动员是国防动员的核心。“八大纲领”中的第一条“全国军队的总动员”和“十大纲领”中的第二条“全国军事的总动员”都说明不论在历史的如何时候,一旦国家发出战争动员令,现役武装力量要在最短时间完成平战转换,预备役武装力量要保持战备状态,做到召之即来、来之能战、战之能胜,这是保证战争打赢的决定性因素。
思考三:国民经济动员是国防动员的基础。“八大纲领”中的第七条“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”和“十大纲领”中的第六条“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”。战争看得见的是导弹、飞机、坦克的拼杀,背后是一个国家工业、农业、财经金融、医疗卫生等基础的博弈,开战即消耗,拼到底就是拼经济基础,拼财政实力,因此国民经济动员的程度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负。
思考四:把握国防教育、人防“五进”宣传的重点。“八大纲领”中的第六条“国防教育”中明确“新闻纸、出版事业、电影、戏剧、文艺、一切使合于国防的利益。禁止汉奸的宣传”。同时文章中明确批判指出另外还有一套办法(指国民党投降派),那就是样样和这一套相反“不是国防的教育,而是亡国奴的教育”。“十大纲领”中的第八条“抗日的教育政策”中也指出“改变教育的旧制度、旧课程,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、新课程。”这些都为我们现在开展国防教育、人防“五进”宣传指明了导向和重点,在今后国防教育、人防“五进”宣传必须旗帜鲜明、敢为善为有为。
抗日战争时期的动员是近代国防动员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,继承好、领悟好、发扬好这段国防动员历程,在新时代,国防动员新征程上扛起新使命、展现新作为、谱写新篇章。
(建邺区国防动员办公室)